----看《永远在路上》有感
1861年,曾国藩时任两江总督,住在安徽祁门。祁门县令听说曾国藩喜欢书画,就送给他一本王羲之的书法,是宋代淳化阁帖的祖本,异常珍贵。曾国藩爱不释手,他本身就是书法家,爱好写字,这个县令很巧妙地拿这个东西来馈赠他。曾国藩说:“我年过五十,能看到这样的东西是我的福气,但不能留下。”赏玩片刻后,把字帖原封不动地退还给县令。他在当天日记中写下八个字:“世间尤物,不敢妄取。”换成别人,可能心安理得地收下,但曾国藩没有这样做,他以“举头三尺有神明”来作为自律的戒尺。
“世间尤物,不敢妄取”,这是曾国藩洞悉人生世事的为官箴言。任何时候,他都将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头顶,将敬畏之心作为是一种态度和情感,更作为是一种自警和自省。如果说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,那么不忘初心、“从一而终”的心怀敬畏,便是人生的大智慧。两江总督任下,曾国藩居“天下第一肥缺”,然饭则一荤,人称“一品宰相”,对一个封疆大吏而言,能清白如此,是何等不易?
一生官运亨通,被封为一等勇毅侯,官居一品,死后被谥“文正”,这是曾国藩仕途的真实写照。作为晚清“中兴第一名臣”,世人用“十八字”箴言来评价曾国藩,“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,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”。曾国藩的严以修身,严格自律,值得当下每一个党员干部借鉴与警醒。“凡善怕者,必身有所正,言有所规,行有所止。”懂得惧怕了,懂得敬畏了,就会知道什么是“高压线”,遵守规矩、守住底线。否则就会就会陷入我行我素、肆无忌惮,甚至为所欲为的陷阱。
不久前,反腐专题片《永远在路上》的播出,再一次展现了心存敬畏、抵制贪欲之火的重要性。这些“老虎”被欲望的门阀打倒,在贪婪中迷失自我,丧失底线,站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,葬送了自己的锦绣前程。带着无尽的悔恨,眼睁睁看着利欲狂潮席卷了过去“激情燃烧的岁月”,而如今,却只能在身陷囹圄中幡然醒悟,感叹人生。
《老子》有言:“祸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大於欲得,故知足之足长足矣。”其实,一个人,无非日食三餐,夜眠三尺,人生本不需要太多的东西,有时多了反而是累赘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,我们需要摆正自己的心态,正确对待生活的点点滴滴,理性看待人生。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”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处事名言,尽管流转千年,却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。
作为一名领导干部,要时刻牢记无论在何种情形下,都应该矢志不渝,百折不挠地去恪守入党誓言;不管在任何时候、在任何情况下,都不忘自己对党作出的郑重承诺。真正将“纪律意识”铭刻心中,传承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,演绎清正廉洁的时代声音。要有战战兢兢、如履薄冰、如临深渊的谨慎。性不失,才能在风浪考验前无所畏惧,在诱惑吸引前立场坚定,在迷茫不知所措时坚守信仰。
信仰,是我们精神的原动力。矢志不渝,我们需要铁一般的信仰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‘钙’,没有理想信念,理想信念不坚定,精神上就会‘缺钙’,就会得‘软骨病’。”有铁一般的信仰,人生才能有前进的动力与方向。坚定铁一般的信仰,就要对党绝对忠诚,保持“任尔东西南北风,我自岿然不动”的政治定力,不断增强对党的理论认同、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。
人生一世,草木一秋。我们追求的东西很多,但贪欲绝不是人的本性。就像老子所说:“故知足之足,常足矣。”知足常乐,抵御贪欲之火,广大党员干部应保持“如临深渊、如履薄冰”的自觉与谨慎,拥有“世间尤物,不敢妄取”的敬畏情怀与心胸,从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、情为民所系、利为民所谋。